党委组织宣传部网站欢迎您的访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通知公告 更多>>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新质生产力及其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发展

作者: 来源:  2024年12月10日 08:21 点击:[]

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系统阐述,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拓展创新,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提供了充足养分,也为其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备构筑了坚实支撑。

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范畴,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相关重要范畴存在紧密联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锚定这个总目标,是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大逻辑、大前提,也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目标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宏伟目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引,起到了举旗定向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先进的生产力质态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加速现代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推动力量。

与“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关系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能不能发展好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可以通过前瞻性的战略引领,明确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营造有利环境;通过高效的资源调配,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通过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提供方法路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不断改进优化治理方式,提供新的治理手段,可以有效应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有限治理资源与大规模治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关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一方面,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发展新质生产力当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换言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价值取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期待能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回答了如何通过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

与“新发展阶段”的关系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一方面,新发展阶段立足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具体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另一方面,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生产力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稳中求进破解发展难题,为加快促进“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提供动力源泉。

与“新发展理念”的关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一方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不适当行为要坚决纠正,不正确做法要彻底摒弃。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与新发展理念的内涵高度契合,遵循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大逻辑。

与“新发展格局”的关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一方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如何统筹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提供了行动指南。另一方面,生产力的“质”的跃升是新发展格局得以构建形成的坚实基础。从畅通国内循环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发展韧性;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高水平开放,以强大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一方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提供有利条件、创造有利环境。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目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新的生产力理论,又将指导高质量发展继续蓬勃向前。

与“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关系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等,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新质生产力与这些“重要抓手”也存在紧密联系。例如就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而言,一方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可以有效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催生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把握好全国一盘棋和因地制宜的关系,各地区找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位置,按照梯次链式合理分工、优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协调性、平衡性。再如就统筹发展和安全而言,一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够保护、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国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为有效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提供有力保障。尤其是面对日渐突出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发展以高技术、高性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有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有助于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科技含量,提升风险防范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范畴的提出,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通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通过新兴技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如何通过战略举措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问题。这一重要范畴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相关重要范畴形成了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发展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框架,构建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科学体系。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 2024年12月9日)

上一条:向历史学习改革 以改革开创历史 下一条:理论学习要把握好的原则